关于印发《芜湖市增强普法实效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实施方案》的通知-九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各县市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市直、驻芜各单位:
《芜湖市增强普法实效 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实施方案》已经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芜湖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23 年 3 月 31 日
芜湖市增强普法实效 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委关于深化“一改两为”,提升工作效能的工作要求,有效推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普法宣传服务群众、贴近群众,深入持久、务实高效,不断提高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满意度,切实解决基层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高质量普法内容供给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全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普法理念落细、落实,有效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目标任务
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新要求新期待,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为目标,着力解决村居普法“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针对性不强、持续性不够”;企业普法“领导认识不足、职工参与度不高、法治文化氛围不浓、依法治企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立足于不同群体不同的法律需求,将普法理念从“我要干什么”转变为“群众需要我干什么”;将普法方式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将普法目标从“面面俱到”转变为“细微精准”,切实增强普法实效,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二、工作措施
(一)普法“为民”,宣传一批群众需要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把群众法治需求作为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法治的新期待新需求。
1.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普法。大力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突出宣传做好“六稳”“六保”、促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双招双引”、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一改两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普法。大力宣传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突出宣传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热点难点法治事件、群众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3. 推行点单式菜单式普法。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园区企业,采取问卷、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进行搜集、梳理、分析,“群众点题我答题、群众下单我做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普法宣传,变“有没有”为“好不好”,变“我讲你听”为“你点我讲”,增强普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4. 推广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深化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及时发布以案说法案例、行业典型案例、身边的案例,撰写编印典型案例汇编、宣传册,开展法治案例优秀稿(课)件评选,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法治副校长、普法志愿者、村居法律顾问宣讲典型案例、解读典型案例,增强受众的易接受度和学法兴趣。推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使行政执法办案过程成为全民普法公开课。
(二)普法“亲民”,打造一批群众身边的学法阵地。加强各级各类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彰显地域特色,增强实用功能,加强使用管理。让广大群众出门见法、抬头看法、伸手触法、需法有法,在工作生活、休息娱乐中皆可感受法治氛围,接受法治熏陶。
5. 建设芜湖长江法治文化长廊。按照“一地一品、辐射带动;串点成线、连线成带”的建设思路,在长江芜湖段建设法治文化长廊,传承长江法治文化,大力宣传长江禁捕禁渔、加强水政运政执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打造芜湖长江法治文化建设的样版。
6. 实现“普法进书房”活动全覆盖。继续开展“书香芜湖•法润江城”普法进书房活动,实现全市所有已建书房设立法治书架、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全覆盖,构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法治阅读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法治阅读圈。完善提升书房法治阅读专区(法治书架)建设水平,充实书架法律图书和法治宣传资料。推动市、县区有关单位与属地书房结对共建,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普法进书房活动,满足法治阅读需求,抢占普法阵地先机。建设法治书房网上电子地图。
7. 推动农村普法阵地提档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一批质量高、功能全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挖掘红色阵地、革命人物蕴含的法治元素,打造若干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普法阵地与休闲旅游景点、网红打卡点等串联起来,打造乡村法治体验线路。利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法治宣传栏(廊、墙)、农家书屋、百姓评理说事点等阵地,打造农民学法用法平台,更好地服务农民学法用法。
8.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引导、支持企业把法治精神、法治文化融入到j9九游的文化建设中,根据行业特点,培育具有企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职工学法用法阵地。推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企业法律顾问等发挥职责优势,利用企业展陈馆、宣传栏、阅览室、活动室、车间班组电子显示屏等阵地,搭建职工学法用法平台,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教育氛围。深化“送法暖民企”“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普法进园区”等活动,提升企业依法管理、守法经营意识,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普法“便民”,搭建一批快捷有效的普法平台。针对不同群体,运用与其需求相适应的宣传平台开展普法宣传。在综合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基础上,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借助现代科技搭建快捷有效的普法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方便快捷的法治宣传体系,推动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全媒体、各平台,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9. 运用好传统普法平台,以群众视角和语言开展精准普法。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以及其他部门服务热线,加强对基层群众法治需求分析,针对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继续发挥好“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的《法治》专版、芜湖电视台《法治芜湖》栏目及广播电台《公民与法—芜湖普法之声》《律师热线》《鸠检直播厅》《法律热点关注》等市级普法专题专栏的作用,根据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情况和社会热点案事件开展普法宣传。在农村,运用“乡村大喇叭”、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等平台,采取循环播报推送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在社区、中小学,运用色彩鲜艳、通俗易懂的法治漫画等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在公共交通设施,运用公交、轻轨站台电子显示屏和车载视频,通过循环播放法治公益视频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让法治宣传教育“动”起来。推动搭设流动普法平台进乡村入社区,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平台。
10. 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开展智慧普法。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发挥“大江看看”客户端、《公民与法—芜湖普法之声》、“芜湖普法在线”微博、“芜湖普法”抖音,以及各县市区各单位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协同党委宣传部门、网信部门推动建立全市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开展智慧普法。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普法宣传传播体系,让人民群众打开手机和电脑即能听法、看法、学法,茶余饭后都能谈法,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让普法传开来、热起来。
(四)普法“惠民”,开展一批群众喜爱的普法活动。
坚持群众喜爱什么就宣传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宣传、什么方式宣传普法效果好就用什么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法治文化活动开展大众普法。
11. 突出普法主题和重点内容,提升普法活动的针对性。制定发布全市年度重点普法目录、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推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12. 应用有效普法宣传方式,提升普法活动的实效性。实施趣味普法、互动普法,采用法治游戏、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法治灯谜竞猜、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播等方式,让参加普法活动的村民、居民、职工、学生等广泛参与进来,让他们切身感受普法宣传的亲和力,在娱乐中享受法治带来的服务,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开展“鸠兹普法小分队”进村居系列活动,组织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不同主题的普法宣传、法治文化和法治实践活动。
13. 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增强普法活动的通俗性。充分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农民丰收节”“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和“三下乡”、传统节日、民俗节庆等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巡演、大鼓书说法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法治精神融入生活、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五)普法“近民”,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普法队伍。乡村“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村居法律顾问、普法骨干等,是开展基层普法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法治人才保障。要发挥他们贴近群众、熟悉民情、了解民声、示范带动的优势,用身边的事、通俗的话开展普法。
14. 深化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司法所制度,开展“一对一”结对。掌握村居各项司法行政业务开展情况,了解村居民法律服务需求;协助司法所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审查、重点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参与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重大法治宣传活动,帮助司法所提高指导管理水平、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
15. 深化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坚持面向农民、深入农村,持续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认定和挂牌工作,培育一支示范户主要成员了解基本法律常识,熟悉涉农法律法规知识;能积极宣传法律,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民群众提高法治意识,帮助指导解决法律问题的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确保到2025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学法用法示范户。发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开展与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子”,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依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发挥好示范户的引领辐射作用,引导示范户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
16. 深化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坚持来于村组、服务乡亲,持续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认定和发证工作,培养一支能宣传政策法律、收集反映群众法律需求、引导获取法律途径、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群众信得过、用得上的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确保到2025年底各村民小组至少有1名“法律明白人”。以适当方式公示公告“法律明白人”有关信息,让群众有需求能找得到、联系得上。鼓励“法律明白人”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创建,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村人民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点)等资源,建立“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为“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训、履行职责等提供支持和保障。以镇街司法所为主,每年组织“法律明白人”完成不少于8课时的培训。探索在涉农贷款、技术帮扶、工作津贴等方面对“法律明白人”予以支持。
17. 深化“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活动。充分发挥律师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每年组织1次到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的民营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初创企业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专题研讨、法治宣讲、在线服务等方式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重点针对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法治环境保障、公司治理结构、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将企业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深化“万所联万会”联系合作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商会常态化联络会商工作机制,及时梳理、反映民营企业诉求,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组织“万所联万会法律服务团”针对重点服务对象法律需求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开具“处方”,提出“一企一策”法律建议。组织各级普法讲师团成员、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支持建设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帮助企业培养法律人才。
18. 深化“四员一律”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四员一律”专业优势,定期深入村、社区和群众家中,为群众普及房产纠纷、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矛盾调解等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或法律帮助指引,使“四员一律”成为基层的法治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平安守护员和民意信息员。
(六)普法“利民”,创作一批群众喜爱的普法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文艺精品工程有机衔接,切实创作一批利于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法治文化精品。
19. 加强地方特色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挖掘、整理具有芜湖特色、历史价值的法治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等法治文化资源,弘扬其蕴含的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20. 推动法治作品创作和传播推广。加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专业院校的联动,培育1—2个市级法治文化创作基地、3—5 个法治文艺演出团体。鼓励、扶持专业团体和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把法治元素融入铁画、戏曲、庙会、灯会、龙舟、宗祠等芜湖历史传统文化,创作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针对重要法律法规、新出台或新修订的法律法规、我市地方性法规等,创作一批生动活泼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注重短视频在主题普法中的运用,鼓励创作适合基层群众、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经济人士特点的土味短视频等个性化普法产品,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建立我市法治文化优秀作品资料库,丰富法治文化作品种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展播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群众满意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普法为民”理念,强化法律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开展贴近群众、让群众有感有获的普法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指导。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工作是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芜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县市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制定普法宣传创新举措,落细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级法宣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确保方案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三)落实普法责任,推动方案落地见效。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把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工作作为2023年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组织开展面向本辖区、本系统和全社会的普法宣传活动,形成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工作齐抓共管局面。
(四)强化工作保障,完善评价机制。要把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工作作为“八五”普法中期评估、责任制考核内容。建立本方案实施效果的跟踪提示、评价反馈机制。加强基层普法人员的选任和业务培训,推动各类普法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基层普法工作水平。强化各级财政对本方案实施的保障,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基层普法工作。总结典型经验,通报表扬先进,对落实不到位的,由司法行政部门发出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